2023年了,还有新冠检测公司要IPO

优迅医学有一项数据挺有意思,单一最大客户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9%,提升至2022年前9个月的47.8%,招股书的解释是“前五大客戶包括醫院、生物技術公司及政府機構”, 说得挺隐晦,不过2个多亿的应收账款,大客户是谁一目了然。

招股书以大量篇幅介绍的产前检测、精准肿瘤学是重头戏,但这两项业务去年同比下滑还挺厉害的,考虑到去年的形势这也能理解,现在就看承销的投行有没有本事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这两项业务买单了。(投中BBKing)


又一家新冠检测企业申请上市了。2月28日,IVD企业优讯医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资料图)

IVD是近几年盛产IPO的一个赛道,2020年初至今已有30余家IVD企业顺利“敲钟”,目前也还有十余家IVD企业正在IPO排队中。

但因为新冠疫情,IDV赛道也成了是非之地。不少IVD企业过去两三年一方面业绩亮眼,另一方面却也被质疑收入可持续性的问题,创业板、科创板已有多家公司IPO审核被终止。

此次赴港IPO的优讯医学是分子诊断领域的明星企业,华大基因,美年大健康,险峰华兴、德诚资本等众多明星产业资本、VC/PE机构加持,2022年营收达4亿元,估值则高达28亿元人民币。

2022年收入翻番,新冠检测依赖度近七成

作为一家分子诊断公司,新冠检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一块业务。

根据招股书,在2022年1-9月,优讯医学总收入的67.8%来自病原检测业务,而“病原检测的极大一部分收益来自COVID-19检测”,也就是说新冠检测是优讯医学2022年毫无疑问的主要收入支柱。在新冠检测业务的推动下,优讯医学2022年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2022年1-9月营业收入达4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9%。

在目前在A股、港股排队上市的十余家IVD企业中,优讯医学的收入“新冠检测依赖度”属于比较高的。

优迅医学的新冠检测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根据优迅医学CEO伍启熹的介绍,优迅医学是北京第一批获批新冠核酸检测的医学检测机构,从2020年4月就开始承担相关检测任务。优迅医学不仅入选了北京市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还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核酸检测保障任务。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截至2022年5月15日,优迅医学拥有北京市海淀区200个新冠核酸检测点的资质。在自2022年4月底之后海淀区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检测工作中,优迅医学每天大约承担了50余万人次,也就是5万余管的检测任务。”

综合种种信息来看,优讯医学的新冠检测业务是在2022年的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上规模的,这也反应在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上。2022年1-9月优讯医学的病原检测业务收入达2.7亿元,同比大增344%,带动总收入翻了一番。

优选医疗业营业收入构成,来源:优选医疗招股书

结合新冠疫情前后的数据,疫情三年优讯医学从新冠检测中获得的收入大概是三个亿,这三个亿对于优讯医学此次能够申请港股主板上市作用关键。

新冠生意并不好做

虽然带来了大笔的收入,但新冠检测的风口已经过去。一年前就曾有投资人向投中网指出,新冠疫情对IVD公司的影响并不都是正面的。在了此次赴港上市的优讯医疗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新冠检测业务没有看起来那么好赚钱。一是大家都关注的账期问题。2022年优讯医学的应收款金额随着新冠检测业务的增长而激增。至2021年底优讯医学的应收款8360万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增加到了2.1亿元。其原因就是客户的付款周期延长。

其次,新冠检测业务本质上是个体力活,毛利并不高。2022年1-9月,优讯医学的病原检测业务只产生了1.06亿元的毛利,同比增长104%,与营收的增长明显不成比例。2022年1-9月优讯医学2.7亿元的病原检测收入中,有1.3亿元都付给外包供应商了。

更重要的是,虽然新冠检测收入大幅增加,但优讯医学原本的主力业务——产前检测业务,以及精准肿瘤学业务都受到了新冠疫情不小的冲击,出现了收入下滑。尤其是偏非刚需的精准肿瘤学业务,2022年1-9月收入同比下滑了近25%。

一升一降之间,优讯医学的总毛利率从一年前的76%下降到了47%。这也导致2022年1-9月,优讯医学虽然总营收翻了一倍,但总毛利只增长了22%,增收不增利。

像其他同行一样,优讯医学也会面临后疫情时代的收入可持续性问题。2022年优讯医疗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新冠检测,2023年必然会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压力。

近日,美国新冠检测试剂制造商Lucira Health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其CEO埃里克·英格尔森在声明中坦言:“随着2022年全球多地疫情正常的优化,我们发现市场对新冠自测试剂盒的需求下降。”

在国内,因为监管对收入可持续性的关注,IVD企业IPO也变得艰难。2023年2月23日,IVD企业中翰盛泰创业板IPO被终止审核,成为又一家IPO失败的涉及新冠检测业务的公司。招股书显示,2022年1-6月中翰盛泰的新冠检测试剂业务带来了1.85亿元的收入,占中翰盛泰总营收的52%。

早在2022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表态称,将会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重点关注其科创属性、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自那之后,已经有翌圣生物、雅睿生物、中翰盛泰等多家IVD公司IPO审核遭终止。

此次优讯医学选择在港股上市能否闯关成功?相信业界会非常关注。

又一家"华大基因系"创业公司

抛开新冠的影响,优讯医学其实是过去几年大热的基因科技赛道产出的少数明星创业公司之一。

优讯医学成立于2015年,主要创始人王建伟是基因科技业界的“女强人”,曾任华大基因人力资源部主管及总裁助理。2012年王建伟离开华大基因,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她先是加入安诺优达任CEO,这是著名天使投资人、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孵化的一家基因科技初创公司。不过王建伟在安诺优达仅工作了两年就离开。2016年王建伟接受优讯医学另外两位联创和投资人的邀请,加入优讯医学任总裁。

王建伟加入后,优讯医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优讯医学2015年成立之时,天使轮是由一位低调的天使投资大佬林帅个人投资的2000万元。2017年开始,优讯医学开启了大踏步的机构化融资。2017年的A轮引入了险峰华兴、高特佳等知名VC/PE机构,融资金额达1.7亿元。2019年的A+轮又引入了关键的战略投资方华大基因,成为所谓的“华小”,也就是华大基因系的创业公司。2022年的C轮又引入了德诚资本、英飞尼迪资本、美年大健康产业基金等大型PE、产业资本。

从2015年至2023年,优讯医学融资五轮,总金额6.85亿元,十多家投资机构参与,人民币、美元基金均网罗其中。2022年1月的C轮融资中,优讯医学的估值已经达到28亿元人民币。

优讯医学不仅有很强的融资能力。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优讯医学的商业化能力也非常强,这在竞争激烈的分子诊断赛道是至关重要的。优讯医学采用“LDT+IVD双轨业务模式”,LDT服务可以快速回流资金,减少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时间,收集临床数据,加速IVD产品的开发。目前优讯医学已经有19项LDT服务商业化,另外还有两个商业化平台DNA测序设备。

从上市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过去三年的疫情只不过是一个插曲,优讯医学的主力业务还是会继续回归到原来的产前检测和肿瘤检测上。

2023年初,优讯医学CEO伍启熹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优迅医学将继续深耕液体活检在妇幼健康、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产品布局;致力于无创产前筛查产品的不断升级,推进妇科肿瘤三大癌种的早筛、早诊产品研发及临床落地;完成基于液体活检伴随诊断的产品落地和临床转化落地,依托自主研发的NGS平台,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肿瘤精准治疗产品。(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

关键词: